青年畅想2050:未来的舞台等待着有梦想的你

来源:华夏经纬网
  新华社杭州5月28日电(记者许舜达 张璇 吴帅帅)人工智能是颠覆性创新还是未来终结者?艺术的独树一帜是国之瑰宝还是百无一用?科学、技术与商业、艺术、教育的融合是灵感迸发还是乱炖的大杂烩?25日至27日,在杭州云栖小镇召开的首届“2050大会”上,来自全球的上万名青年在杭州相遇,他们畅谈现实与梦想,他们描绘科技和未来。那么,关于未来,这群年轻人都说了些什么?  未来,就是科幻电影里的样子  “未来的2050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样子。”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认为,技术是往前发展的,到了2050年会有非常多的不同,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ACM/ICPC 2008 worldfinals排名第6、首届“Yao Award”金牌获得者、北京市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头顶一系列光环的编程高手唐文斌在2011年与印奇、杨沐共同创立旷视科技,并在2014年的LFW评测中带领团队以人脸识别率0.02%的优势击败社交巨头Facebook摘得桂冠。  “我们现在的科技其实是以指数级发展的。我们看过去的一两百年的发展,可能要比以前5000年的发展都要快,然后我们最近一二十年的发展,可能要比之前50年的发展还要快。”唐文斌说。  “现在人工智能是过热的。”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家明星初创企业的 CTO,唐文斌却希望大家可以沉下去,“我们应该要有技术信仰,但更要去思考技术怎么发展,同时把技术、业务、产品做扎实,把该交付的价值交付。”  “我们团队最早的一批人以前都是搞竞赛的。坦白地讲,我们这批人做计算机视觉经验都不太行,但我们学得很快。”唐文斌认为,当技术快速发展时,学习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要能够更快速地去看到、去发现、去尝试、去试错、去迭代,然后跟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乃至变成新技术的引领者。”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批年青人,他们拥有非常快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动手能力,然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去定义一些新的事物。”唐文斌说,未来是什么模样,取决于今天的年青人是什么面貌。  未来,要用飞的速度去拥抱  RLV—T系列火箭、喷气式缩比飞行验证机、两栖飞机、马丁飞行包……这些以往只能在网络上浏览到的“飞天神器”,都在“2050大会”空天梦幻论坛上的探索展区中一一亮相。中国商飞公司梦幻工作室负责人、空天梦幻论坛发起人张驰说:“这是一个跨界、融合的盛会,这么多年轻的航空人、探险家团聚在一起,开启未来出行脑洞,这是从未有过的。”  商飞梦幻工作室,这个“一言不合就上天”的团队,经过不到24小时的头脑风暴,就完成了整个论坛的雏形。他们在“2050大会”上,召集了一群未来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的探索者,并带来了那些令人震撼的作品和激动人心的故事。  在张弛眼中,到了2050年,飞行将无需等待,我们的城市将不再拥堵。“随着城市飞行器的出现,未来的交通将变得更加立体,飞行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以至于飞行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希望有更多的年青人去感染身边的年青人。真正原始性和颠覆性的创新,在初期往往是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而这群热爱飞行的青年极客,是我心中的时代英雄和未来的塑造者。”张驰说,年青人不要认为自己的梦想是渺小的,而要勇于去探索,敢于去尝试,创新是在试错中找到成功的曙光。  “我们当年,唯一能做的就是玩纸飞机。现在的青年,可以在纸飞机上,装上动力装置,可以用无人机实现自己的想象。科技让现在孩子的发明创造力更强,未来我相信会有一大批航空科技发明的追求者、创造者、发展者。”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说。  未来,舞台等待好奇的年青人  “刚刚我参加完城市大脑的一个介绍,杭州的一位交警在给一帮科学家介绍交通技术的创新。”特赞创始人及CEO、同济大学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范凌说,他们有些可能是奥数获奖的人,有些可能是新锐的艺术家,来自不同领域的他们可能很难有交集,但在“2050大会”上,这些多样性背景的年青人“碰撞”到了一起。  范凌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创业前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任教。2016 年被聘为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并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设计与数据、算法和网络的跨学科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2050大会”上,范凌以志愿者身份,邀请了不同专业背景和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将中国自主设计和创新带到世界性的舞台。范凌说,到了2050年,人的价值也是需要反思的,需要被重新界定的。“我对未来的2050年是乐观的,但不意味着未来会是一个极端追求技术取代人类的未来,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创造力在未来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范凌认为,“2050大会”就像是一个黏合剂,把过去以技术为主的大会,变成了艺术创意、青春活力多元化共存的“创造节”“大集市”。“太多的论坛里年青人只是听众,这次我们把舞台留给了那些平时发声机会不多的年青人、年轻的机构和创业公司,让他们有地方去发声,而不是世界500强和他们的CEO。”  对于未来,范凌壮心满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机,这个阶段实在是太适合我们去抓住未来了,所以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从一颗种子长成大树需要时间,我们在今年的‘2050大会’种下了一颗种子,希望它能在明年、后年以及未来生根发芽、逐渐成长。”范凌说。(完)(参与采写: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