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梦想 都值得鼓励

2050随笔

原文地址http://mb.news.hbjt.com.cn/dskb/2019/04/28/article_detail_2_20190428A085.html

去年2050大会的逐日晨跑,两个三四十岁的胖子跑在队伍的最后,这两个原本不认识的年轻人边跑边聊,越聊越投机,最后决定搞个“大事情”。

昨天,“大事情”出现在2019年2050的探索空间——一颗翼展五六米的小卫星,名字叫“向日葵一号”,今年7月这颗卫星将发射进入近地轨道,它将与后续发射的119颗同类小卫星一起,组成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网络,面向全球用户提供精确到厘米的实时、准实时公共导航服务。有了这张网络,马航M370这样的悲剧有望不再发生。

这两个胖子,一个是中国商飞北研工作室负责人张驰,一个是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所长陈宏宇,而把他们的设想变成现实的人,是另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陈有梅,她主持设计并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卫星送上了太空。

按照2050发起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的设想,2050要“让年轻人相遇”“让年轻人创造未来”,这颗卫星大概是最好的注解之一。

而在展览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探索空间,到处都是这样的梦想。

来自杭州云深处科技的“绝影”四足机器人,在现场展示了行走、跑步、跳跃、绕行障碍等能力,即使将它推离行进路线,它也能迅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良好的行动能力,让人联想到波士顿动力公司那条著名的机器狗。

绝影创始团队是一群来自浙大、哈工大、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负责人李超透露,这个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在腾讯公司部署。

同样来自杭州的纽洛斯人工智能,展示了“知人、知面、知心”的“心魔镜”。只需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受试者面部30秒,系统就能立即分析出受试者的心率、血压、脉搏、BMI(身体质量指数)、心脏病风险、中风风险、心理压力,以及隐藏的喜怒哀乐情绪等一系列生理、心理指标。

我试了一下,各项身体指标与前不久刚完成的医院体检报告基本一致。

项目负责人胡俊博士说,这套系统既可以用于医疗机构,也可用于职场、新零售等场景。比如,一个顾客走进商店,他看到某件商品时有没有“心动”,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捕捉和分析,进而推出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方案,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在探索空间,通过调节体态干预打鼾的床垫、能弹奏多种乐器协同演奏乐曲的机械臂、能自动调度十字路口信号灯的人工智能、装上喷气式发动机的自行车、没有风叶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这些可能影响未来的科技,都出自年轻人之手。

探索空间里最多的观众,是来自杭州建兰中学的学生。昨天,建兰中学一、二年级20多个班级全部来到2050,一边当志愿者,一边研学,他们和那些黑科技创造者们热烈交流,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渴望。

清华大学一位在读博士,逛了探索空间,又听了四场新生论坛,意犹未尽。他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应用,他说,他在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城市没有发现2050这样专门给年轻人头脑风暴的活动。他还留意到,与创业或项目孵化有关的论坛,人气都很高,交流很热烈,这说明杭州这个地方很有活力,也很务实,怪不得这几年大家都说“到杭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