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frog上海工作室项目经理焦奂闻先生的分享:如何用设计方法畅想未来的出行形态。在frog,他曾与团队共同为多个国际初创公司、五百强企业及国内行业领导企业服务;先后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学习和工作;拥有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学士学位,并曾在巴黎高等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其设计作品曾获得过红点概念奖!
接下来,请大家躺好,连好wifi,土豪随意观看!
-演讲嘉宾-
焦奂闻
-演讲主题-
如何用设计方法畅想未来的出行形态
以下为焦奂闻演讲的文字实录:
今天上午这个演讲听的我是越听越着急,越着急越慌乱,因为我一个段子都没准备,本来以为我来演讲,结果发现大家都在讲段子。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如何用设计方法畅想未来的出行形态”。先打一个硬广,这个是青蛙设计是一家全球的战略和设计咨询公司,这是我们的一个使命,我们提升人类的体验。
从最早的为苹果设计第一代的个人电脑的外观到率先跨入数字端领域的设计,再到现在做基于商业策略的整体设计解决方案,青蛙可以说也是不断的在自我的突破,形成自己的创新历程。有一天,赵总跟我讲HMI的事情,其实我们在七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开始外观一种整体的设计,我们不止是做HMI。这个是我们的工作室的一个分布,我们在上海已经有10年了现在。当然我们可能很多大家在用的产品和经历过的一些体验,其实背后都有青蛙的身影,青蛙的支持。
回到今天的一个题目,我们都在想未来是什么样的?其实新的包括传统的汽车企业,新晋的汽车企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是什么样的?看到几十年前的人想象的车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当我们真的走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发现好像跟以前人想象的有一些不一样。
我们的未来真的会像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科幻电影或者是北京车展上面的样子吗?可能不一样,我想说未来可能不是未来感的。我们从现在到想象中的这个未来是一步巨大的跨越,很多的人也在依照一个大的趋势,一些科技的变革来去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想说,比遥远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如何迈出我们下一步。因为只有迈好了每一步,最后我们通向那个真正的未来,虽然有些区别,但是我们才可以确保它是我们喜欢的样子。
那么怎么样确保我们真正的未来?我们到达这个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应该加入人性化,我们通过人本的创新,在做每一次的创新和迭代的过程当中,可以回归于人,可以基于人的需求出发,保证我们每一步可以做得好,最后的未来也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通过人本的设计来给人们一些可以跟他们真正产生情感共鸣的创新。这是我们在青蛙经常用到的一套创新的流程,从一开始的找到目标,进入人们生活的真实的情景挖掘他们的需求,得到机会点再想概念,通过测试细化方案。今天分享两个环节,我们怎么深入人们真实生活的场景,去发现他们的需求,并因此提炼一些机会点。
我们经常借用一些人类学的方法,会真的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如果是车的话,我们会跟他们一起去开车,看他们开车当中真实使用习惯。经常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说车里面放被子,因为怕太冷,有的时候自己中午在里面小憩,有的会放一个喷水的壶,在广州非常热,进车之前会喷一喷,车上的高跟鞋等等。我们真实观察到的行为习惯,其实会记录一些消费者潜在的痛点。当我们发现背后的故事,潜在痛点之后,如果把这些痛点转化为优点的话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
这是我前一段时间做网约车的时候看到细节的功能,这个是在副驾驶的椅背有两个按钮可以调节椅背的位置和角度。我之前遇到一家人,家里是四口之家,家里的母亲年迈不方便,男主人把母亲推轮椅放到车上,调整座椅的位置,我想如果这样的细节的功能,如果能出现在他们家车里的话,一定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功能。男主人可以坐在车上,很自然的转向母亲做这个事情。这是把原来的痛点转成一家人可以建立情感联系的东西,这是非常打动他们的细节,虽然很小但是意义很大。
我们在具体的做一个创新项目的过程当中,也会用到系统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想挖掘人们背后的需求。当我们在得到这些可以做创新的机会点之后,我们怎么发想概念突破我们思想的边界呢?
跟大家分享几个激发灵感的方法,传统可能会有一些惯性的思维,这5个思维方式其实是帮助我们突破惯性思维的边界,横向思维。
我通过一个例子给大家讲讲这5个思维都是什么意思。Marvel X的屏幕非常好,我最喜欢里面的中控大屏,消费者经常会说的,我问他最喜欢的功能深什么?他非常喜欢里面的大屏,非常有科技感,但是观察下来,最常用的是音乐、导航、空调。前几天,我看到有一个大屏非常大,上面也是飘拂着音乐、导航、空调三个控制,背后放的是一个动态的、一个鱼缸的景象。我们会发现,我们大屏固然好,但是我们有没有用好,是不是整个中控系统或者HMI是有其他的发展的方向,更大的提升的空间。
我们用这个例子想想中控系统还可以怎么做,第一个是跳脱的方式,第一个是古有的思维,或者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想法,中控系统主要是给驾驶者用的。如果我们跳脱出这个思维我们想中控系统是给每个人用的,这时候如果我是比如说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我坐在后排,我现在在APP上面找到一家餐馆的地址,如果是中控系统是给每个人用的,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很快的把地址分享到车上。
第二个反转,同样的我们比较常见的思路是中控屏应该更大,我们很多时候发现中控屏开着但是大家还是在使用自己的手机。我们反过来想想中控系统是不是需要屏幕,如果不需要屏幕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会激发更多自然的语音的辅助,是不是有更自动化,更主动化的对人们需求的一些功能。
第三个夸张,通常的情况是我们通过一个屏幕跟中控系统进行交互,发现的问题是可能有一些新能源车充电,车主把充电器插到插口之后,还要去看一下中控屏是不是车已经在充电,来确认车已经真正在充电了。如果我们想我们把这一个数字夸大,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每个功能和部件和这个系统进行交互,那我们现在做每个功能的时候都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和确认。
第四个相关,有人说车就是一个屏幕加一个沙发床,这个设定我们想一下,好像似乎跟我们坐在飞机里面商务舱的感觉是很像的。在一个相似的空间设定下,都是屏幕加沙发床,商务舱又是如何通过它的服务,每次看到这个屏幕里面背后的电影是不是好看,是不是最新的这些或者是空乘人员给你提供软性的服务,这样建立差异化的,回到我们车里面的中控系统上我们是不是可以突破中控屏提供背后的内容和服务,以此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体验。
最后一个方法融合,这个比较特别,这个是随便找一个物件列出它的特点,把它和你想设计的设计对象进行一个结合,这是我们办公桌上放的一个小的一个盆栽,我们在想HMI中控系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物体做了这个练习,我们想盆栽有生命的,它是自然的等等等等。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在几个同事在看这个盆栽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可以环顾它,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它的,这个特点可不可以被融入到我们中控系统的设计和思考里面,我们可不可以让中控系统变得在车里和车的周围都可以接入,在你正向看的时候或者反向看的时候都可以跟它进行交互。通过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人和汽车的大脑是怎么样子互动的,这套交互系统可能未来有的形态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它是共生的,是嵌入的,是分布的,分布在不同功能里面,通过服务给大家提供更多元的体验,是不是全局的,突破单一屏幕,单向屏幕的。
如果我们每次创新都可以基于这样创新的流程,并且我们从人出发,回归于人,做好每一步的创新,我想我们最后到达的真正的未来应该是我们喜欢的样子。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一个总结,以人为本的创新是洞察驱使的,在突破常规的同时,融入生活的细节,从而唤起人们的共鸣,有诚意的创新可以帮助我们迈好每一步。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提问1:我刚才听你举例了很多有趣的创新方法,跳脱、反转、夸张、相关和融合,用这些有趣的创新方法在使用它们找到了很多的机会点之后,如何再去筛选这些机会点,做出一个概念和结构?
焦奂闻:我们发散我们的思维去想这些点子的时候其实是尽可能打破这些突破这些限制和边界,尽量的去天马行空,但当我们想要去筛选这些得到的点子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有进一步更系统的测试,把这些点子再带回到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当中,让他们的真实的试一试这个体验怎么样,观察是不是解决的以前的问题,以此进行一些筛选和最后的进一步的一个接待,尽可能的实验,如果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机会点,我们会有一些归纳和整合的过程,把他们归纳成更关键的机会点,再突破、发散。
提问2:特别想知道您作为个人的用户,您希望的2050年您能想到的汽车最重要的三个功能。
焦奂闻:第一我想象应该可以飞了,第二个我觉得它应该是个人化的,或者说是它可以是你穿的一件衣服一样的,或者是它是个体,但是你可以在某种场景下可以聚合在一起,一起出行。第三个它应该是跟我们Marvel X一样的蓝色的。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新生论坛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