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duangduang~~~ 今日份的上汽设计·边界新生论坛演讲视频来袭!
按照演讲者顺序,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上汽设计的战略设计师霍飞蛟,他的演讲内容是《建筑师设计的汽车》,请大家搬好小板凳儿、连好WIFI,有钱任性的请随意观看!
演讲嘉宾
霍飞蛟
演讲主题
建筑师设计的汽车
以下为本次论坛霍飞蛟演讲的文字实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比较“不正经”的分享,是一些从汽车跨到建筑,再从建筑又回到汽车的设计实践,以及最近一年从“设计”到“策略”的跨界心得。跨界跨的蛮多的,但是今天又跨界做了回主持人。今天各位领导都在这儿,帮我作证,这算我最后一次跨界吧。
大家可以从封面上看出,这是一个“不正经”的分享,一个房子架在一台车上,车子还是房子呢?其实都是移动的空间。最开始的时候,汽车其实也没有专门的汽车设计师,很多都是一些手工匠人、建筑师等在做汽车设计。我一直从小对于空间很感兴趣,不管是汽车这样的移动的空间,还是房子这样的静态的空间,也算是我选择学习建筑学的一个原因。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研究生读的学校,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und Hall。这个教学楼非常有意思,它的Design Intent非常明显,消灭隐私,塑造一个24小时的论坛场地,里面的空间非常的夸张。这是一个剖面,建筑师用剖面想问题,沟通设计。下面是研究生年级低一点的,上面是研究生年级高一点的,最高处是做毕业设计的。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什么力量说服校方同意做这样的建筑,这个跟我们设计部大楼还有一点像,我们设计部大楼上下两层设计师和模型师的交流频繁,非常有空间感。
5年在美国的学习我感觉学到的更多的是想图中上课的情形这样,一些设计案例、方法、有趣的点子,纸上谈兵的事儿更多些。但对于设计如何让别人支持、同意、推进我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少的。在学设计之前,在清华方程式车队做车身车架,都没有听过设计策略。那个时候基本就是,有一个能用的设计就好了嘛。但是来到设计部之后,发现设计策略在制定方针、推进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求学路线。其实我是走了不少弯路,大概是从工程、到通过建筑来理解设计,然后又学习更多的大师风格的国际主义建筑,到回国做汽车设计与策略。这一年在做策略收获了很多,因为是我以前从来不会的东西,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接触的东西。我也非常感谢我直属领导和同事在讨论中强调逻辑思维,设计沟通,学到很多逻辑思维的方法。
其实我一直都在纠结,车子和房子怎么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我就在学校里面找各种类似的相关的课,从做智能机器人停车楼,到加州参加Hyperloop HTT公司的实习。这是当年画的很多东西。但是其实这些都是钢铁侠马斯克把专利释放让几家公司去做,再去收割。我就想这原来是资本游戏,可能这不适合我习惯的发展吧。所以我总是心里头痒痒,因为本科还是学过汽车车身设计的课,一直心里有个汽车设计师的梦。我到汽车设计网站上,看到上汽设计大赛,抱着尝试的想法投了个设计稿。有一天有个朋友带我到非常漂亮的南加州Malibu玩耍,突然间,我收到了来自上汽的第一封邮件,通知我入围三十强。我当时辞去了实习,买上第二天从洛杉矶飞上海的机票,回国参赛。
这是我当时的模样,当时胡子一直留着,我就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安亭镇的上汽设计部。当然,我最思念的还是祖国的食物。我入职之后没有像现在造型这么的粗犷,还是刮了一些胡子的,新人还是应该表现出有一些职场的感觉的吧。这一次我的胡子留得这么长,还是受领导要求,体现出青年人的个性。所以说基于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维度,让合适的胡子出现,就是胡子的设计策略。其实,对于汽车设计,也是一样的套路…(笑声)
于是呢,我就很高兴的跟同学们参加了第四届上汽设计大赛。设计大赛很多同学比我小。大家都是95、96年的,比我小5、6岁,我心态年轻吧,和大家玩得很开心。我应该是迄今唯一一个学建筑的来参加上汽设计大赛的。
当时苹果传说要造汽车,邵总让我们做苹果一样的设计师,所以当时就做了这么一个前瞻的参数化设计。其实,参数化概念是建筑中常见的概念,建立一个动态模型不断地运算、测试,给你达到效率和形态最优的效果。我就做了这么一个设计。模型也最终由一家供应商手工打造而成,我记得我决赛那天第一次遇到这个经理经历,那个经理眼里含着泪花,感觉是我把他害惨了,比赛结果不能辜负了他。
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视频。
建筑设计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是如何用小的东西去构筑宏大的空间。建筑语义中,称这些小的东西为建构(Tectonics)。于是,又一个审美上永恒的命题出现了,如何从形态来统一建构。其实,如果我们看显微镜下的大规模芯片,看生物的进化和微观结构,看哥特建筑,再看当代一些参数化设计,都能够看到这种类似的实现了不同功能的小的形态单元。这种演化的系统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智慧的,网络的,以及生命的体验。
同样,对于未来的汽车,面对一个互联网化、扁平化、和像素化设计的未来,一个从实体按键向虚拟界面的演替的时代,一种新的设计命题被提出了:在雕塑化的造型以外,能不能引入一层新的交互界面来融合车身的不同功能区域。
在这个设计实践中,车身的所有的曲面被整合,进而被映射了一个大的网格。网格的每一个区域都是屏幕,可以发光,防缩,控制透明度。尾灯等设计特征的设计遵照了荣威RX-5的家族设计特征。肩线上的灯带和曾经经典的荣威750轿车侧身的银条呼应。车身成为一块巨大的曲面交互屏幕。网格化一样的像素可以是转向灯、示宽灯、特征led、大灯、尾灯,玻璃上像素的透明度可以随着车内乘员的视线发生透明度变化,一些像素承担了车门把手和指纹识别,一些像素成为了是格栅,一些像素的界线成为了车身分缝线。
通过这样的一个网格,车身的各类元素统一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她像纽约和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一样,体现理性而多元;她像汉代金缕玉衣和蟒蛇皮肤一样,极尽工艺、科技与奢华;她像这个时代的工业产品一样扁平化,无界无限,律动而超越想象。
这是我2014年到2015年在罗得岛设计学院做的设计,整个一系列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最初的想法,随着电动架构带宽越来越使得大规模定制得以成为现实,通过3D打印技术也能像美国请建筑师设计房子一样也能设计一台车,这是当时做的很多设计,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还想跟大家聊一聊建筑师和汽车设计师的异同。
建筑设计师非常注重比例分析,汽车上的比例更多的是像一种传统的感性去制定。Marvel X,还是保留了豪华的程度,让它有一个豪华SUV的感觉。
建筑师理解的线都是单个的线,这个线在过程中没有变化的。汽车不一样,汽车的线是非常丰富的变化,我们的Marvel X的曲率引擎腰线非常复杂的。
汽车设计师草图有非常成熟的手法在里面,建筑设计师草图更简单。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师在今后相对扁平化电动化的时代,用这样的图就可以把Marvel X大屏非常直截了当的表达出来,有时候需要抓大放小,在细节和工艺之外,把握核心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师分工是一个人可以干所有的事情,从概念设计、到渲染动画,再到手工模型,以及施工落地等等,需要你多方面的经验知识,等你都学完了可能已经50岁了,50岁才算青年建筑师哦。可能也是为什么我还是想做汽车的原因,我身体不太好。(笑声)汽车设计师大家都是各有各的分工,不过大家都是汽车设计师,有人做模型,有人建数模,也人画草图,这样的话整个工作中,思想是有沟通的,有碰撞的。
建筑设计师的朋友圈通常是黑白的,故事有一点戏剧感,人都特别小。朋友圈里不是在去拍伟大的建筑,就是在追寻去伟大建筑的路上。汽车设计师的朋友圈非常感性的,朋友圈更加幽默搞笑吧。有一些因为工作熬夜情人之间闹矛盾的,也有画美女妖娆的身材的,都来自我的同事们,汽车设计师们的朋友圈。
衣着方面,建筑设计师是黑色的,而汽车设计师都很潮和酷。我们建筑同学们来了一趟北京,你看,照片上大家全是黑的。(笑声)
所以大概我通过这一年的再回到汽车设计行业里面,其实是:从一开始对于建筑设计有一种能够体验万象平凡之美,所有的平凡东西都能感受是美的,到现在觉得设计还是应该关于激情的。设计是需要情感的。情感是高级设计的更高级。
之前做建筑设计更多想要装饰就是罪恶,我现在觉得装饰是有原因的我觉得确实是两方面的思路不一样,如果汽车不装饰的话,就可能做出来的都是特斯拉那样,有点寡淡了,不一定是主流的审美。
以前在建筑领域特别的欣赏系统复杂之美,大家可以看到我之前大赛的方案,比较冗余。但是我现在开始越来越可以接受手法精妙之美,这大概就是我今天的跨界体会。
所以说我还是希望继续坚持在这些方面多多的去学习,多多理解,争取做到新的跨界,新的向上!谢谢大家!
观众提问:我想问一下平常做建筑设计是一个特别表现个性化的一种东西,很多建筑设计师都是那种做建筑都带着他特别的个性化,但是汽车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是卖给老百姓的,卖给大部分人的,所以你对这种像荣威这种跑量的品牌,你对这种矛盾冲突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霍飞蛟:我觉得可能从行业整体来看,汽车相对建筑应该是更彰显个性的。汽车是工业产品,它是一个标准件,不像建筑每一个都因地制宜不一样。建筑是很容易做到个性设计的,但是实际商业运作中的个性差异是可以做的更大。我觉得我们的品牌,在每一个产品类型里面都其实是在这个细分市场里面做到了极致,才能有优异的销售表现。极致就是个性。像RX-8、RX-5、RX-3就是在细分里面做到了个性极致的体验,在市场里面能够让足够多的细分区间的消费者喜爱这个产品,能让消费者买单。对于荣威品牌的设计师,要提供一种向上升级的设计,让喜欢科技、正气、智能、品质感的人群喜欢这个品牌的产品,同时不忘产品的特色个性。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新生论坛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