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本文系贤度法师5月26日在杭州2050大会“我带佛陀上火星”论坛上演讲的文字整理稿。
贤度法师,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现任龙泉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在演讲中,贤度法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贤二机器僧、龙泉大藏经智能校勘平台等项目中的应用,为大家介绍了当代佛教的科技实践。法师谈到,科学更侧重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而佛教侧重于对内心世界的开发。只有不断向内心深处觉醒,才能够消弭物质和精神的隔膜,才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
贤度法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些佛法与科技方面的话题。刚刚杨赛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她说她什么都没做好,实际上我在计算机方面也什么都没做好,所以最后选择了做和尚,希望自己把出家这个事情做好,尽其一辈子。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佛法的内涵+科技的翅膀=心灵的觉悟。我想先诠释一下这个主题和“我带佛陀上火星”这个大主题之间的关系,因为佛陀嘛——那么佛法,龙泉寺是一个落地的道场,而龙泉寺的科技实践我觉得可以看作是我带佛陀来北京龙泉寺,未来可能还会去上火星。
我先介绍我们现在的一个状况。龙泉寺的科技实践最早要从寺院的方丈学诚大和尚说起。学诚大和尚有一句话,叫“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我们龙泉寺很多的科技实践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开展的,这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科技实践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科技应用,二是科技研发。
我先从应用讲起。最早龙泉寺,我们学诚大和尚最早用技术干了些什么事呢?
第一个就是博客法门,这是科技之用。
这个PPT可以看得见,在2006年的时候,师父学诚大和尚用博客不断发龙泉寺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看见,左侧的目录——每天大概会有两篇左右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是记录龙泉寺活动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内窥一下其中的一些细节。我可以念一小段给大家,看看这些博客到底是些什么。
“为了配合夏安居,我们乙班的教室由内院搬到了现在的斋堂。为了让斋堂的环境更适合作为教室来用,便发心整理一下斋堂的卫生和布局。真正开始干起来,发现活还是挺多的,看来晚殿也就泡汤了,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做这件事情,庄严道场,令僧欢喜,师欢喜!当正在埋头洗钵的时候,听到师父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仰起头来时,发现师父和几位法师已经到了斋堂。师父看到我在忙乎,就笑着问:‘你在做什么?’‘师父,我在洗钵,准备腾出一个钵架来,放一个书柜,专门放我们平日里要诵的经书。’”——念到这里可以看得见实际是一些很生活的东西。修行认为就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完成的。不是说要离开生活而修行,就是要在生活之中修行觉悟。我们再往下看,“与师父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师父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常爱问我们这些弟子一些问题。看起来一些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确的,但师父还是会问”。比如像刚才这个问题,弟子明明在洗钵,但还是问弟子在做什么。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地方,师父有时候还会发短信问弟子,“你在干什么?”这个问题“你在干什么”就如同禅宗的当头棒喝,你在干什么,然后你就立马回到现实,我不应该打妄想,我应该活在当下。其实这个小问题就是修行。我们弟子被师父问到这个问题之后,后面这些就是内心活动,一些所思所想。这个法师写到师父通过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可以了解很多深广的事实,并且能够了解对方内心的所思所想及心理状态。后面我就不再细念了,我想说的是什么——这些博文都是龙泉寺学修生活里头的点点滴滴。
这些博文后来我们把它结集成册,结集成书,有100本。这100本书,我们送到国内国外很多图书馆和大学,让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博文了解在北京西郊的一个道场里头的学习、修行,依照佛陀的教导修行的(出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样一些法门,有哪些人从中受益了呢?首先,让社会更加了解现代化的佛教修行方式是什么样的。不是很神秘的,也不是很悬乎的,是很真实的内心的点点滴滴,(内心的)提升与感悟,所以这是一个很真实的修行和生活,是内心的感悟。第二呢,我们编辑成册送到海内外,也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力。因此2016年的时候,师父被评为中国佛教界博客第一人——这个第一,这是第一次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第一,后面还会有。
第二个,微博法门,这还是科技之用。
这是师父微博上的一个截图,可以看得见粉丝量已经有98万多了。同步发布了大概16个语种的微博,就是同一个汉语言微博发出来以后,我们龙泉寺有专门的翻译团队,翻译中心把这些汉语翻译成16个语言向全球发布。
我们再来内窥一下微博的一些细节。有人问,也就是我们的网友在微博上问师父,“顶礼师父,请问我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出来之前,一直很焦虑,想看,如何面对查成绩的那一刻,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当你在面对高考,焦急地等待某个结果,很重要的时候,你内心的焦虑、期待,这种心情该怎么去平复?怎么让自己在那个时间还能有一份快乐。看看师父是怎么回答的,“若是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能有何益?一件事情,你担忧也好,害怕也好,它总会来到,也总会过去。做好手里的事,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下,都尽心尽力就好了。”所以能够看得见,就这样一句短短的回复,让我们的心在一种期待、紧张、焦虑的状态当中走向平静,能够活在当下。所以这个就是佛法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好处。
第二个例子,有人问,他说,“请问师父,如何面对职业乞讨者?几乎天天碰到。”大家会有这样的问题吗?走在大街上的时候,面对一个乞讨者,你内心是怎样的作意,去思考?你会不会觉得是真是假?要不要给他钱,要不要帮助他?有人就问了这样的问题,师父讲:“看自己的发心,对方是假乞丐,自己也可以真修行。如果不愿意布施财物,也可以布施其它的,比如微笑、鼓励、劝勉、书籍等等,乃至于自己什么都不愿给的话,也可以心里默默发一个愿,未来能够帮助到对方。”所以面对一个境界,看看自己起什么心,是烦恼的心,还是觉悟的心,和佛法相应的心,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修行呢,它此时此刻,外在的真和假你很难去判断,但你自己的起心动念,是真实的,善良的还是恶毒的,你自己可以去把控。这是内窥一下微博的细节。那么这个微博的法门呢,一个是更方便地每天发布寺内动态,第二个师父每天早上坚持在互联网上,在微博上去回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网友问题,现在也快100万粉丝。并且我们成立了翻译中心,同步发布各种语种的微博,也结集成册《微博答问录》,都是可以在书店里看得到的。
第三个,动漫的法门。
这个卡通人物大家认识吗?大家认识贤二吗?这个是贤二的配角,就是和贤二打擂台的,叫赵小翠。贤二是怎么说赵小翠的,“虽然你有缺点,但勇于改正,所以大家更喜欢你。”其实我觉得我们说贤二,都讲,人人都是贤二,因为贤二他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不是一个圣人,他周围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也有他的缺点,但是他勇于改正,所以它是不断的鼓励大家,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贤二这个动漫法门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像不断地出动漫,然后动漫的视频啊。这是一个动漫的视频叫《谎言的代价》,它是在教育孩子不要去说谎。这是贤二律师以及孩子他爸,他讲不爱读书,但经过教育以后呢,他就喜欢上读书,并且不说谎。贤二动漫是龙泉寺的出家法师在师父的指导之下,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传播佛法。讲到这儿,这三个法门其实都还是科技之用,后面要进入到科技的研究乃至于去研发。
贤二机器僧的法门。接下来就介绍贤二机器僧,底下这两个是一代的、酷酷的贤二,第二个是贤二二代,比较高个,胖胖的贤二。
机器僧2015年10月份一代亮相。16年的时候,突然人们发现北京西郊寺院里面竟然有一个人工智能机器僧,大家猛然就觉得这个寺院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在人工智能元年的时候就已经于此之前研发出来一款人工智能机器僧,非常的好奇。贤二也因此被广泛关注和报道,成为网红,并且于16年10月份的时候发布了二代。我们也即将发布第三代,贤二开始在不断升级。这是贤二实体的机器僧,同时我们还有虚拟的机器僧,就是基于微信公号的聊天机器人。在我们门口有贤二的二维码,大家可以去扫,扫完以后去关注它。不要以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号,它背后有强大的对话能力。对话的基本语料是前面介绍的师父在博客、微博上和网友互动的问答对,同时加上我们义工的补充,成为贤二的大脑。然后我们再用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用自然语言理解,把这些语料加工之后,你可以去互动。所以一会儿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和他去聊天。除了中文之外,还可以用英文来聊天。这是后台用户的数据分析,目前有139万粉丝,快到140万粉丝了。每月的增长量在1万7千人左右,所以大家也可以贡献一份啊。
这个对话机器人,它其实就是因为佛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种种烦恼。并且除了这些社会大众从中受益之外,我们的义工团队在参与过程中,也学会了像贤二一样说话,不去伤害别人,给人鼓励、给人抚慰、给人慰藉,所以这些义工们从中收获非常非常大。而且我们即将推出3D聊天小程序,敬请期待。
我们接下来说到科技之研究,因为前面是讲科技的应用。大藏经就是我们龙泉寺利用科学技术整理佛教的文献。
大藏经是佛教文献的总集。佛陀所讲的法最根本的依据就是来自于大藏经。我们希望把古来历朝历代的大藏经都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整理,然后发布到网上去。这个过程如果搞古籍的同学可能会比较了解,包括版本校对、校勘、标点等等。这个过程当中哪个可以用得上人工智能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这个视频展示的是我们做的一个古籍OCR的人工智能引擎。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古籍进行识别。目前我们已经把《永乐北藏》《乾隆大藏经》和《六十华严》进行了处理。
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大藏经。我简单说几个数字——大藏经大概有二三十个版本,少的有5000多字,多的1.25亿字,所以这个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我们现在有OCR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一旦把这个技术应用到古籍领域,就会发现它处理不了,为什么?古籍所面对的字种,古人所用的生僻字非常的多,大概有几万字,而我们现在常用的字,根据国家通用汉字规范表,一级字表也就三千多字,二级字表有六七千字,足以覆盖我们日常说话、写书、出版用到的,这些字也就六七千个。但是实际上这个事情一旦到古籍领域就打不住,它有几万个字,这些都给OCR带来非常大的难度。能看得见,这个是我们利用技术对版面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切割以后的一个效果。这是我们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每个字都用算法技术切出来,然后把它们转化成对应的文字。这个视频左侧是一个自动处理的过程,能看得见红色的框在往前进,右侧文字自动识别。这是为了动态展示的一个效果,所以做成这样,实际上它一张照片处理的速度比这个要快。
另外我们也研发了龙泉字库。为了解决生僻字的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龙泉字库,比如遇到这样的字,大家认识吗?如果遇到这样的字需要解决,怎么办?那么我们自己研发了一款龙泉字库,可以看得见这个字库的工作界面。我在检索框里只需要输入单人旁和部首,左侧的部件面板可以帮助我们,能看见包含这两个部件的所有字,大概有342个。这是两个部件,部件笔画输入法的长处是,除了输入部件之外,对于你无法输入的部件你还可以输入笔划,比如说剩余笔划是0,输入0以后,表示除了这两个部件外,我不包含任何部件了,因此马上结果只有一个,可以很迅速、精确地找到我想要的字。这个字库背后的总量有16万字,非常的庞大。可以看得见,进一步这个字会把我引导到字典的界面,它是“佛”的异体字,在古人来讲这个字就是“佛”字。
然后我们研发了一个基于藏经的工作平台,把人工智能和人结合起来,一起去完成古籍的校对、校勘这样一个工作。这边是几个界面的展示。
那么实际上我们做这个事情也花了好些年头。最早也和藏经、古籍的工作单位交流,比如台湾的法鼓山、佛光山等等。我们也和国内知名的高校、企业就人工智能进行藏经古籍电子化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合作。龙泉字库和藏经工作平台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个基于人工智能的OCR引擎是我们合作研发的。
以上就是龙泉寺科技应用与实践的一个概览。
我再进一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龙泉寺,一个寺庙,一个道场,出家人为什么会去做这个事情?它背后是怎样一个理念?也就是我们师父是怎么想的?
贤二机器僧是出家法师创造出来的,适合现代人审美的佛法符号,也就是说贤二机器僧它实际上是一个传播佛法的符号,一个IP。它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提醒我们用自己的内心来创造,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如果忽略内心世界的建设,我们所开创的所有科技事业都有可能成为伤害和毁灭我们的技术。贤二机器僧提醒我们,科技要服务于人类,服务于内心。我们希望建立、探索和完善汉传佛教体系。大藏经这个工作只是目标的起点,首先做文献的整理,它背后更希望能够建立汉传佛教的修学体系,让佛法能够广为传播。
那么出家人和在家人一样,其实在接受科学带来便利和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说互联网时代下的群体性孤独。互联网时代有一句谚语,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们俩虽然在一起,但是你却在玩手机”。就是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认识科技?从佛法的角度,我们不是要抛弃科技,或者贬低它的价值,而是给它找到正确的定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利益、便捷、高效的同时,不让科技带来负面乃至于有害的影响。科技有工具的价值,但是缺乏目的的价值。只有不断向内心深处觉醒,才能够消灭物质和精神的隔膜,才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
其实走到现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人们常常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到来,会让我们很多人都失去工作,我们人的价值何在?那么我们这边也有一个提法,或者是从佛教的角度能给出一些参考。
科学更侧重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侧重于物质的发展,而佛教侧重于对内心世界的开发,侧重于心灵的发展。其实佛教和科学从来不矛盾,它们各有侧重,它们却同样面对我刚才所提到的这个问题。科学和佛教一起面对这个社会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就是科技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比如说环境污染,环境的问题,比如说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焦虑、自闭等等精神的问题。这些环境的问题也好,精神的问题也好,不光科技要去面对,整个社会都要去面对,佛教也要去面对。共同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佛教能给出什么样的建议?给出什么样的参考呢?
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人类的发展历史。在农业时代的时候,我们是一种神文化。大家对于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就有这样一种神文化的存在。那时候人们的价值体现何在?体力,就是不断去耕种、劳作。在工业时代,乃至于现在信息时代,文化是物文化,物质发展的一种文化,对物质的发展、追逐。那么人的价值何在?当工业时代把人从体力之中解放出来以后,人的价值从体力劳动转向了脑力劳动,不断去发展这种知识、发展科技。那么现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以后,会发现人的脑力劳动也将被取代。翻译呀,各种简单的流水线上的工作,都将被取代。脑力已经不再成为人的价值的一种体现以后,会走向哪里?
从佛教角度,我们提出了心文化。学诚大和尚提出心文化的概念,就是说你会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共同面对的这些问题,环境、心理、精神这些问题,谁去解决?佛教可以去解决,心文化可以去解决。人的价值何在?心力。
佛教对于心的认识,从佛教唯识的角度上讲,就是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都比较好理解,佛教还有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就是说在我们这些浅表的意识之下,我们每天会有所思所想。面对各种人事物的境界,在这些浅表的思维意识之下还有更加深广的内心世界。在佛法唯识的角度,就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那里蕴藏着宇宙人生的奥妙,而这是佛教可以贡献的。当然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再展开,到底八识是什么。
所以当面对这样共同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佛教与科技应该携手,理应携手。回到我的标题,佛教的内涵+科技的翅膀=走向心灵的觉悟,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完)
注:有关2050大会及“我带佛陀上火星”论坛更多详情,参见《给青年一个机会,见到我们从未分别——2050大会参会小记》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