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开源中国):奔向 968221398.17
上边这个图片是什么?
这是 4 月 26 日杭州云栖小镇“2050 大会”现场的一角,与会者自由地在墙上留下各种乐高拼图。
今年的 2050 大会是第二届了,在三天的“因科技而团聚”中,笔者很难将所有见闻框到一个较为具体的主题下,如果非要总结成一个词,那可以是: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对于参与者来说,是新奇、好玩、探索、活跃、惊喜、懵圈、憧憬、未知与期待。
“年青,充满了青春活力,充满着未知”
2050 大会是什么?按照官方的说法,2050 不是大会,而是团聚,它是一个年青人的团聚,让世界各地最有创新动力的年青人站在聚光灯下,让他们相互交流,用年青人的方式谈创新,用年青人的方式看未来,用年青人的方式面对挑战。
今年的 2050 包含十大容器,也就是十个板块,通过这些容器的设置,也许能够大概想象一下这场 2 万人聚会的样貌:
- 青年团聚@2050:年青就要最认真见面
- 新生论坛@2050:年青就要最大声分享
- 探索展区@2050:年青就要最靠近挑战
- 热带雨林@2050:每个年青人都是新物种
- 约会@2050:分享时间是真诚
- 运动汇@2050:年青活力的散发
- 星空露营@2050:享受仰望星空
- 青春舞台@2050:科技就像音乐
- 候鸟计划@2050:努力让年青人见上另一位年青人
- 青年奖@2050:致敬为 2050 付出努力的年青人
其实这样还是很难想象出 2050 到底什么样,这其实也是面对这场活动时笔者心生的第一个不确定。而整个体验过程中,“不确定”随处可见,下边分享一下其中几个比较深刻的。
跨界大团聚
我们在“青年团聚@2050”容器中发起了一个“源创会团聚”,希望对开源有兴趣的任何人参与进来进行跨界交流,不论年龄多少、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抱有年青的心态与对开源的兴趣,那就可以来面基。由于事前对 2050 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并且对于参与者的情况也没有渠道掌握,我们做了许多设想,并准备了多套方案,然而实际情况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原本我们是会与参加“源创会团聚”交流的年青人自己进行这个活动,但是在活动即将开始的时候,经过与几位其它团聚内容的发起人的交流,我们最终决定大家一起组成一个“大团聚”。
这几个团聚分别是“开源*越界”、“UTech-组织和社会范式升级”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从业者的团聚”,加上我们自己的“源创会团聚”,4 个小团聚组成的大团聚场面火热。
其中的开源*越界与探索人工智能其实跟我们的主题比较相近,至于 UTech,其实与开源并不相关。但是,2050 就是交流,是跨界,是不同思维的碰撞,而且,UTech 探讨的是组织与社会这种宏观的领域,其实道理是通用的,不论是不是做开发,是不是搞开源的人,都可以有所裨益。
简单举个例子,布道 UTech 的年青人小明(就是上图最靠近镜头,拿着水瓶的男生)在现场直接使用 UTech 理论中的方法在主持,在他的一整套 UTech 理论工具箱中,对于如何激发与会者交流的欲望、使用什么样的形式、根据不同人的性格怎样进行相应的引导都有说法,这至少对于笔者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2050 就是这么“不确定”。
年青人的晚会
三天的 2050,每天晚上都会有年青人的晚会,现场年青人可以志愿上台表演,吹拉弹唱、汉服走秀、空气吉他、大合唱与少林功夫展示等形式应有尽有。
在第一天的晚会上,笔者竟然偶遇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这是在进入会场时收获的第一份惊喜。他坐标北京,笔者坐标深圳,而且大家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职业,对于 2050 也从来没有交流过,但是因为大家都是向往美好的年青人,我们在杭州持续三天的 2050 上的一场人潮涌动的晚会上碰面了。
除了这意外的相聚,晚会上其它各种不确定带来的惊喜也不断撩拨着笔者年青的心。
现场志愿上台的年青人在尽情演唱与舞蹈,而坐在我前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小伙子随着音乐的节拍不断起身跟着律动,全然没有心理负担。现场多次为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最后他甚至还直接跑到台上给一首强劲有力的摇滚乐作了即兴伴舞,把晚会的活力燃到高峰。笔者心想,这才是真年青啊。
照片拍得比较差,但这个图片中,男主现场求婚成功了。当他演唱结束后说了一句“等一下,我先拿个花”,我们就知道他要搞事情了。不知道这对鸳鸯在此之前有没有一起准备过,但是对于现场不论单不单身的旁观者来说,有缘在这样充满青春活力与美好的氛围中见证一份誓约的诞生,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大惊喜。
就在我们沉浸于晚会年青氛围的时候,浙江卫视正在为第二天报导 2050 而准备影视素材的摄影团队邀请我们拍摄一张相片,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几个出现在了浙江卫视。
黑底绿 C 乐高拼图
有没有发现本文开头处的乐高墙上,其中抢眼的“黑底绿 C”,没错,它就是笔者与小伙伴一起拼出来的开源中国 logo。
在 2050 开始的前一天,我和小伙伴其实已经到了会场了解情况,当时就在乐高墙这里计划过具体什么时间过来,具体怎么拼出我们想要的效果。然而等到第二天我们真正准备去拼的时候,发现墙上已经填满了各种图案,只剩下最高处一片空白。
图还是可以拼到最高处,但是需要爬梯,于是我们决定先在地面把图案拼好,再完整地一次性把它拼到墙上去。这样就需要先手工拼出一个底座,用来固定上层真正要展现的图案 —— 绿 C。
在制作底座的过程中发现现场黑色乐高块数量有限,本来想着没办法就只能混色了,但是最后发现底座覆盖在要展现的绿 C 图案下的部分是对外不可见的,那这里其实放什么颜色都可以,这样省下了大量黑色块,数量问题轻易就解决了。
几个人忙活了一阵后,托着这巨大的黑底绿 C 方形乐高板准备爬梯子拼到墙上,却发现高处也已经给人占据了。我们在原地思索是不是直接在墙的下方找一个极小的空间拼个小 C 就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墙下方竟然多出了一块空地,大到足以将我们整个黑底绿 C 板块容下。
兴奋地去把图案拼到墙上,又遇到一个大问题,由于整个图案板块加了底座之后比较厚,整体面积又比较大,所以中间部分根本没法扎实地拼到墙上。最后黑底绿 C 虽然勉强上了墙,但其实极不稳定。
我们一直以为它很快就会因为太重而且不牢固而掉下来,后来在 2050 快结束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别人提起“那个乐高墙上大大的绿 C 是你们拼的吗?很抢眼啊”,惊喜简直加倍了。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图片中还有一处露出了“OSC”字样,这个惊喜就让你自己去发现吧。
回过头来看,年青不就是这样吗?在各种不确定中体会,在未知中充满着活力。这不正是 2050 的本意 —— 年青吗?
“年青,象征着未来,象征着美好前程”
我们是做开源的,在此次 2050 上也是在为开源事业奔走,很自然是要把这次 2050 聚会与开源相结合。
苦思冥想如何结合二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诞生于 1998 年的“开源”现在 21 岁,按一个人的一生来看,目前它正好处于最蓬勃的青年阶段。
所谓开源,完整说法是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它是一种软件发布模式,简单地讲,发布者将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并且附带上相应的许可条款,其他人可以根据许可条款对该公开的源代码进行阅读、使用、修改、再开源与销售等操作。
在这 21 年里,软件领域因为开源的助力而发展飞快,各种开源基础设施、开发框架与具体的开源实用程序等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同时也各自在一代一代的开源维护中变得更加完善、壮大。今天最火热的去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领域,随处可见开源的贡献。
开源软件现在已经无处不在,这些开源软件成为了各行各业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它们也成为了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
处在这个青春年少的阶段,开源也在不确定中成长。
谁能想到,当年与开源势如水火,直呼“开源是毒瘤”的微软现在正在积极地拥抱开源,当它收购全球最大源码托管平台 GitHub 的时候,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如今它成为全球开源贡献度最高的组织,又有多少人能相信。
又有谁在经历这两年愈演愈烈的开源项目与云厂商的博弈之后,能够不重新深入反思“开源协议的约束力到底有多少”、“开源厂商到底该怎么存活”、“开源的发展会否受到大商业公司的打击”等问题?
此外,放在多年前,实在无法想象开源能够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两年我们渐渐看到了一些曙光,除了被微软以 75 亿美元收购的 GitHub 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们还看到 IBM 以 340 亿美元收购了“开源界一哥” Red Hat,Salesforce 以 65 亿美元收购了已上市的开源软件企业 Mulesoft,Adobe 以 16.8 亿美元收购了开源软件企业 Magento 等案例。
开源的不确定性同样体现在另一面,正如 Apache RocketMQ 创始人、Linux OpenMessaging 创始人兼主席冯嘉在我们发起的“新生论坛@2050”上分享的,开源当前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开源项目可能会缺少专门的厂商支持、开源协议问题多多、开源软件安全与防脆弱的问题需要解决、上下游集成也成问题,还有开源项目的资金链如何补充。
开源现在 21 岁,正在越来越密集的不确定中前行,然而,开源已成大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包括前边提到的微软在内的各个公司在不断加大力度开源自家项目、分享开源之道,以及将软件基础设施与开源相结合来看,这一点就足够明显了。更不用去说随着各种开源/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壮大,开源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开源实际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最能反映商业社会承认的各种巨型开源商业收购案例。
年青人的未来是美好的,开源的未来也是。阿里云创始人,同时也是 2050 发起人年青人王坚博士说:“世界本身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我们把所有的问题留给年青人,但是世界的大部分资源,是不在年青人手里。我们应该把这个世界更多的资源向年青人倾斜。”
我们说开源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互联网世界,同时也将不断改变世界,但是开源在软件构成的世界中所占的资源其实太少了,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大多数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与精力去做开源,这几乎成了开源事业普遍存在的一大障碍。呼应王坚的话,也对开源美好的未来做一番畅想,我们想说,接下来,希望开源也一样,可以在软件开发世界中倾斜到更多资源。
奔向 968221398.17,奔向 2050,奔向未来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来最近 Red Hat 更换 logo 一事,在诞生 20 年后的今天它完全“不要脸”了,抛去那个感染了亿万开发者却与当前时代审美不太相符的“红帽影子人”形象,只留下真正的一顶“红帽”,准备在新的时代下重新出发。
变化与“不要脸”这些似乎与年青人的特性有极大的相似,心中无它,不断出发、向上生长罢了。进一步联想起开源中国近期完全更名为“OSCHINA”一事,其实开源中国只是改一下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大变动。
没什么,开源中国很好,开源事业正值青年。
小道消息,下一届 2050 上,开源中国将会邀请到 2050 名全球知名的开源爱好者一起团聚!当然了,这本身也是不确定的。
2050 现场,剩下 9 亿多秒,倒数到公元 2050 年的计时器还在走着,2050 从未来而来,我们向着未来进发,2050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