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50》第二季:以浪漫笔触书写科技“年青人”的情怀与担当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客户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见2050》第二季:以浪漫笔触书写科技“年青人”的情怀与担当


以“2050大会”为基础,浙江卫视推出科技人物专题节目《预见2050》围绕前沿科技,讲述生动有趣的个人奋斗史,展现当代科技人物的艰苦奋斗和社会担当。《预见2050》第一季一经推出便广获好评,节目先后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19年第二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行至第二季,《预见2050》从表到里创新升级,增加了更多生活趣味和浪漫色彩。


相比第一季节目,《预见2050》第二季聚焦的前沿科技主题更加贴近生活。由外景记录、观察讨论和科普信息组成的精彩内容,拓展了观众与新兴科技的接触面。为了增进观众的理解和投入,节目还通过科普动画视频等手段解释相关科技概念和专业术语,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普及科技知识。观察室里,行业领域不同、性别年龄各异的观察员们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观察视角,在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中,未来生活因科技而生发的改变渐渐清晰起来。如网络安全技术对于每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无人机技术进入消费场景等等生活化的议题打破了大众与科技之间的心理壁垒,真正触及观众。


尽管以前沿科技创新为主题,但节目始终围绕“人”这一主体来做文章。在观察科技人物的生活、解析创新成果的过程中,《预见2050》第二季着重提取出人物身上最显著和关键的性格特点,并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精神内核。被同事比作“堂吉诃德”的王孟秋,在深圳600多家企业扎堆做四旋翼无人机的时候,独辟蹊径挑战双旋翼无人机,立志较劲到底;热心肠的李均,在网络世界中充分发挥“侠客”精神,执着地找寻人们常用软件和产品的软肋并提出改进和弥补的方法,为网络“冲浪”创造安全环境,改变了人们对于“黑客”的刻板印象;看似不修边幅的周涛,将所有热情投注于大数据领域,以自己的知识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和教育均衡化等等利国利民的事业。从激情澎湃的个人奋斗,再延伸到充满爱和团结的团队协作,节目通过深挖科技创新背后酸甜苦辣的故事,展现出科研事业具有人情味的一面。


《预见2050》让观众近距离观察这些科技领域的代表人物,并发现他们的共同特质,即在热爱的事业上,追求极致。王孟秋为突破双旋翼无人机的良率问题,将轴部件的公差降到“两个微米”,相当于四十分之一头发丝的粗细。“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零部件的细微调整,都将引起其他细节的配合修改,但为了产品以更完美、更实用的样貌呈现在使用者面前,这样的失败和重来,王孟秋和团队重复了几千次。这些奋斗历程中的小小细节为节目赋予了强大的情感力量,点燃了观众心中的情感共鸣。


“希望以后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台这样的无人机,给他们提供另外一个维度的想象空间。这是我想要给孩子们的礼物。”王孟秋想通过手中的无人机,开启下一代人的科技梦想。而《预见2050》恰恰也是节目组赠与观众的精神“礼物”,它以主流媒体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助推更多人见证科技为个体生命、为社会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为荧屏前的观众筑起追梦之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2050团聚):《预见2050》第二季:以浪漫笔触书写科技“年青人”的情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