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

复盘记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输入真人

大家都在复盘,我本来不想写。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50的经历就算告一段落了,可我们和2050的故事才只进行了一半,更加繁重的后期编辑还没开始。但燕子提醒我该写,也确实该写,因为我代表的已经不是我自己。

还记得去年圣诞节假期,带着儿子参观博悟馆,博士正好在,聊了聊最近的状态,博士说他五月份要在云栖小镇办一个大会,这个大会你儿子肯定会感兴趣。(学心理学的人就是会拿七寸)我立马好奇了,这是个什么会?于是博士就让我和锦木聊聊,没聊几句,我就告诉锦木我可以出品一个关于科学传播的论坛,也可以介绍一些年轻的科学家群体参与2050,锦木超开心的样子让我误以为我就是那个她一直等待的人(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被锦木同学的热情“忽悠”来的)。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元旦过后,博士来北京开策划会,还记得在极客邦的会议室里,博士讲得云里雾里,我有点抓不住重点,但有一点却很清楚,这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会,是一个过去从来没有开过的大会。不管怎样,创造历史,还是让人兴奋的。于是就从旁听,参与,到变成志愿发起人,一步步走入了2050的世界。春节过后,几乎所有的周末,所有的夜晚,我在现实与2050之间穿越。我开始把身边的各种人、各种资源引入2050,别人看着我一脸兴奋却又讲不清楚的样子,似乎也都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我(因为我至少曾经是个很靠谱的人)。

     郑永春、陈征、米磊、保婷婷、何潇、陈楸帆、廖烨、叶盛、陈朝、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崔颖、姜冬梅——就这样也一头扎进了2050。

     当然也有我反反复复说了很多次仍然回绝我的。最后发现,其实有些人你根本不用说太多,他就会来,有些人你说了很多,他也不会来(这也是杨赛的歌最打动我的那句“那天我说我要来,于是你就来了”)最终来的人,其实都是一类人。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的记录者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开始萌生拍摄纪录片的想法,是在1月31日启动会后,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发现如果把这个大会是如何办成的记录下来,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纪录片选题。可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谁来拍这个纪录片呢?自己毕竟是个有工作单位的人,不可能全部精力投入,而且这不是几天几周,至少是半年的投入,谁会把自己手头的事情都放下,一分片酬都不拿,来做这件事情?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何导,原因很简单,他本人就是一个别人无法理解的理想主义者。果然,没费太多口舌,他告诉我他愿意(后来他经常和别人说,他不是被洗脑的,他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人有了,但是这个片子仍然不知道怎么拍,因为大会内容的庞杂和分散型的组织方式,很难纪录。

我告诉博士,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突然没什么用了,我们决定用最笨的方法来做件事,不去套用已有的经验,不去找捷径,就是更多纪录,就是跟着自己的的感觉先拍下去。我们坚持用4K拍摄剪辑,虽然这必将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增添很多困难。但是有一点我们很明确,这个片子不是为任何人拍的,就是为我们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要求就好。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但是,我也觉得为了让2050在筹备阶段能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还是要考虑一个可以进行影像传播的事件,把《0和1的裂变》(2016年与博士合作讲述阿里云故事的纪录片)的小伙伴燕子,吉吉,小卫聚到一起,大家侃出了影像传递的方式,2050生长计就这样诞生了。

于是,从4月14日开始,从001号志愿者王坚博士开始的第一棒,2050生长计一天不落,每天太阳升起时,新的接棒者带着自己的影像日记讲述起了自己和2050的故事。大家一定想象不到,生长计幕后的小编,是个从来没有做过公众号编辑的大学生邵文(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当然这背后还有设计生长计片头的张鹏,帮忙改片子的魏策,一直各种援助的龙丫。2050生长计,不仅是个全新的玩法,这种手递手的方式,与2050的气质特别契合,因为2050早已经不是博士的2050,而是每一个人自己的2050。感谢所有的接棒人用充满个性的方式精彩地完成了2050生长计,这条长长的生长轨迹永远被定格在了2050的记忆中。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大会倒计时一周,我请了年假,和2050小伙伴们一起冲刺。因为我们的跟踪拍摄,大家都很期待这个纪录片。锦木告诉我,希望能在大会收官的青年奖颁奖典礼上放放这个纪录片的宣传片,没犹豫就答应了。虽然我们很清楚这件事有多困难,因为一直在拍摄,我们没有时间整理素材,4K素材转码又需要漫长的等待,这根本不是用一腔热血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果然,熬了几晚,我们反复推敲这个片子该怎么做,都没有答案,终于在24日(大会前一天)半夜两点,几近奔溃的我和何导在会议室大吵一架,何导的大嗓门(足球队拉拉队的同学应该懂得)震得桌上的显示屏都在颤抖,但把我也震清醒了,一切都要回到原点!我们不是为了大会做个宣传片,我们也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人布置的任务做这个片子,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想表达我们自己想说的,于是就有了舒琨的这个片子。虽然来不及调色,来不及精修,但这一切都不重要。

感谢2050让我们与舒琨神奇地相遇了。

为2050流汗也流泪,这几乎是每个志愿者的经历。我的大学同学在微信里点名道姓讽刺说你们办个论坛还要收学生钱,不至于吧?收到微信时,委屈得眼泪刷刷流。连续一周平均只睡三四个小时去参加逐日晨跑,看到吴栋(专业跑者),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路上他一直让我说话,就怕我过多消耗血糖。当小镇管委会吕主任给我挂上2050奖牌的那一刻,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我终于做到了,我还是那个可以在雨中奔跑的孩子。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4.8公里。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再一次泪水的就是在青年奖颁奖典礼上了,其实让博士流泪并不是目的,就是觉得在答谢志愿者这个环节,不管他再怎么低调,他都应该上台亲口答谢志愿者。本来一切都想好了,谁知临上场那一刻,现场导演告诉我这个环节只有十分钟,因为前面的环节拖延了,市长后面还有行程。

管他呢,反正这一刻,话筒在我手里,我不会打断任何一个志愿者的讲述,我一定要把博士叫上台来,我就要这么任性。我相信杭州市市长在那一刻一定是理解和原谅我。因为2050 是所有的志愿者孕育出来的,也是杭州这个创新之城孕育出来的!

2050,我还有太多的遗憾,《玩转科学纪录片》的论坛,内容非常好,观众反馈也很强烈,我很后悔没有申请一个更大的场子,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李栓科社长,感谢Steve(前美国发现频道副总裁),感谢Paul(世界科学与纪实纪录片制作人年会创始人),感谢班夫中国钱海英女士,感谢新华智云CE0徐常亮,感谢中迹体育顾问张思杰,感谢青年科学家责任联盟的科学家一行,感谢郑社长、兔子、白茶妹妹给论坛准备的香茶。再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好好打磨科学脱口秀,到现在还有科学家揪着细节批评我们不尊重科学。但是,尊重不是强迫来的,尊重也不代表可以限制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遗憾2050少年团我没有更多时间去设计路线和活动。多伦多大学的实习生闫一尘,在36小时里完成了从茫然无措到井井有条的变身。感谢张驰,马丁飞行包的试飞员Paco ,北师大二附中芦老师和他的同学们,李栓科社长,姜冬梅老师,航天员陈东,他们为参加2050的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最后一个遗憾,就是科学纪录片剧场,因为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去和观众交流,感谢千与同学HOLD住了整个场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感谢纪录片摄制组的所有成员。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更加感谢并肩战斗的2050小伙伴们:魅力四射的锦木,善智,小红,曲鸣,Sai,王敏,Lily ,晓茜,伟鑫,chenchen,西瓜等等,有勇有谋的范凌,卢刚,泰稳,薛桂荣,唐文斌,新龙,Seven (这名单根本说不完)。感谢博士让我们在2050的热带雨林里自由生长!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最后还要感谢00后志愿者肖赫,这几个月他独立成长,没惹什么大祸,没把小乖饿死,最关键的是2050也正在改变他,问他明年要不要出品个论坛,他说那是肯定的。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ps.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2050,永远做雨中奔跑的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