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微软学术合作):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仅仅是与 20 年前相比,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很多东西,都像是那时科幻小说的素材。技术的革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计算将赋予我们怎样的未来呢?

如果你好奇答案,请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共同发起的论坛: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被称作“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二十年间,这里培养出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邀请到了几位带着“亚研基因”的中坚力量与新生血液,希望通过他们的分享,能带领热爱科技的你畅想未来计算与生活的形态。

时间4 月 27 日(周六)上午 9:00-12:00

地点杭州云栖小镇 1 号楼 204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分享人与演讲题目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谢幸

演讲题目:

个性化服务的未来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互联网服务将会是什么样?为什么我们需要个性化服务?如何通过大数据深度理解用户的需求?机器能否拥有自己的性格?理解用户与隐私保护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谢幸博士将在这个报告中介绍他的团队在这些方向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包括用户心理画像、用户表示生成、结合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的推荐系统、可解释的推荐系统等。

分享人简介:谢幸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微软-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任。目前,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展开创新性的研究。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他发表了 250 余篇学术论文,被引用 22000 余次,H 指数 71。他 1999 年获首届微软学者奖,多次在 KDD、ICDM 等顶级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他是 ACM、IEEE 高级会员和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多次担任顶级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领域主席等职位。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王嘉平

演讲题目:

区块链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摘要:在技术发展早期,要从芜杂的市场表现中理清技术价值的本质,实属难上加难。区块链技术带来了什么特别的价值?它有什么前所未有的能力?它是万能的吗?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本质是什么?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王嘉平博士才看到区块链技术的本质,而通过这场报告,你就能获知这些答案。

分享人简介:王嘉平博士,原微软总部雷德蒙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专注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以及用于机器学习的 GPU 集群等领域的研究,有数十项研究成果发表于 ACM SIGGRAPH/ToG 顶级国际期刊,已授权的美国专利达十余项。他师从沈向洋博士(现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获得 2009 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是该年唯一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获奖者。王嘉平博士现任创新工场执行董事,投资方向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他曾主导了对比特大陆的首轮机构投资,成为其首轮三大主要投资方之一。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赵洲

演讲题目:

关于多媒体人机交互的

思考与展望

摘要: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认知,而认知的核心是语义理解技术。识别感知技术负责表达和获取,而语义理解认知技术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思考与信息处理,解决的是”看得懂,听得懂”的问题。语义理解技术最大的作用是改变人机交互的模式,将人机交互由由最原始的鼠标、键盘交互转变为语音视觉等多媒体对话交互的方式。赵洲博士将在报告中介绍他在这些方向展开的一些列研究,包括语义理解,视频问答,文本生成等。

分享人简介赵洲,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ACM、CCF 会员、浙江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2013-2015 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雷德蒙德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从事机器学习、问答系统、知识图谱和用户画像关键技术研发。2018 年被福布斯中国评选为科学领域 30U30 封面人物。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源异构特征融合跨媒体问答”(2017-2019)和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向视频问答的跨媒体深度知识网络构建”(2019-2022)子课题负责人。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吴俣

演讲题目:

2050 年,小编们会失业吗?

摘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否代替人类进行创作?吴俣将通过本次报告给出答案。他将从两方面来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上的进展:围绕自然语言生成,他将介绍其在生成不同长度文本时所能达到的水平并给出示例;围绕自然语言改写,他将介绍在过去一年内他与合作者们在这项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并探讨自然语言改写技术如何辅助人类进行创作。

分享人简介吴俣,北航-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期间在 ACL、EMNLP、AAAI 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关于自然语言处理论文 10 余篇。在微软实习期间,也参与了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的开发和自动作曲等项目。

召集人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马歆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

她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江湖人称“马歆姐”,如果你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实习过,一定听过有关她的传说。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2050 官方注册通道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

欢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参加 4 月 26 日下午在云栖小镇举办的团聚活动,院友可半价购票,详情请点击:MSRA 院友团聚报名 | 期待与你在 2050 “约会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关于 2050 的更多信息

预告 | 新生论坛@2050:计算未来的 100 种可能